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内存与缓存
阅读量:724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9

本文共 61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1.内存

内存是计算机内部(在主板上)的一些存储器,用来保存CPU运算的中间数据和计算结果。

2.缓存

缓存就是数据交换的缓冲区(又称作Cache),当某一硬件要读取数据时,会首先从缓存中查找需要的数据,找到了则直接执行,找不到的话则从内存中查找。由于缓存的运行速度比内存快得多,故缓存的作用就是帮助硬件更快地运行。

因为缓存往往使用的是RAM(断电即掉的非永久性储存),所以在用完后还是会把文件送到硬盘等存储器里永久存储。电脑里最大的缓存就是内存条了,最快的是CPU上镶的L1和L2缓存,显卡的显存是给显卡运算芯片用的缓存,硬盘上也有16M或者32M的缓存。

3.二者的共同点

两者都用于暂时储存数据,没有电压时数据都会丢失,这是共同点;

4.二者的不同点

不同点:内存一般加工成内存条,后期安装到主板上,可插拔;缓存一般焊接在主板上,或者集成在CPU中。这是表面的差别。
实质上的差别:内存存储单元为动态存储结构,缓存为静态存结构。前者结构简单,但数据写入后会因电荷泄漏很快丢失,因此CPU必须不停地在数据完全失去之前将数据再一次写入,周而复始;而静态的正好相反,结构复杂,但一次写入后,除非改写,数据不会丢失(断电除外)。省略了反复写入的过程,得到的结果就是写入、读出的速度大大加快,所以,缓存是个值得关注的东东。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zxh1297/p/9394234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Android开发百度地图(一)之初体验
查看>>
微服务指南走北(四):你不愿意做微服务架构的十个理由
查看>>
CSS代码重构与优化之路
查看>>
使用 sigprocmask 和 sigpending 在程序正文中捕获和处理信号
查看>>
Bodymovin插件的使用
查看>>
详细深入分析 Java ClassLoader 工作机制
查看>>
关于设计模式
查看>>
对一个“老”架构的重新思考
查看>>
DoubanFMPlayer, A mimic of Douban.fm player
查看>>
埃森哲、亚马逊和万事达卡抱团推出的区块链项目有何神通?
查看>>
2019年自动驾驶5大趋势预测:第一台Level 5 无人车问世
查看>>
后APP时代的破局之路 :阿里技术“三大容器五大方案”亮相,百川开放全面升级...
查看>>
工欲善其事-必先利其器之终端
查看>>
64位的Mac OS X也有Windows.Forms了
查看>>
立下“去O”Flag的AWS,悄悄修炼了哪些内功?
查看>>
Better Software East/DevOps East/Agile Dev East 2016大会上的教程介绍
查看>>
优酷在多模态内容理解上的研究及应用
查看>>
JavaScript学习笔记整理:对象篇
查看>>
GitHub的bug赏金计划升级:奖金提高到3万美元以上
查看>>
中国法院裁定:禁售部分型号苹果手机
查看>>